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市区公报
市区公报

上海市虹口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4-09-07 10:04:12   作者:20数据网   来源:20数据网   阅读:8   评论:0
内容摘要:2021 年虹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市虹口区统计局2021 年,全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

上海市虹口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年虹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海市虹口区统计局
2021 年,全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
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
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加快北外滩开发建设,以实干实绩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保持了经济
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 
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14.77 亿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比上年增长 11.0%,两年平均增长 6.3%。其中,第二产业
增加值 68.58 亿元,增长 5.2%;第三产业增加值 1146.20 亿元,
增长 11.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总量的 94.4%。
 
财政 
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55.23 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54.48
1
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 7.70 亿元,上年结转收入 6.46
亿元,调入资金 0.52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 224.38 亿元。
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数为 195.02 亿元, 加上上解上级
支出 8.24 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1.68 亿元,结转下年支
出 1.66 亿元,债务还本支出 7.78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
224.38 亿元。区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支出科目的执行情况为:一
般公共服务支出 8.47 亿元, 公共安全支出 11.29 亿元, 教育支
出32.45亿元, 科学技术支出 10.92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8.16 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 10.26 亿元, 城乡社区支出 50.5 亿
元, 住房保障支出 22.51 亿元。
工业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 17.47 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 8.8%。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58.09 亿元,增长 14.1%(同口径)。
完成工业销售产值 56.54 亿元,增长 9.3%。其中,中央属、市
属控股单位 43.63 亿元,增长 6.9%;三资企业工业销售产值 3.08
亿元,增长 7.8%。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
97.3%。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51.37 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 3.9%。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647.11 亿元,增长 9.0%。其中,一级以上资
2
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595.91 亿元,增长 6.6%,占全区建筑
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92.1%。年末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4408.6 万平
方米,比上年增长 3.8%。建筑施工企业签定合同总金额 2155.60
亿元,增长 12.0%。
商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 148.84 亿元,比上年可比增
长 4.8%。实现商品销售总额 5918.61 亿元,增长 4.4%。完成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7.79 亿元,增长 9.8%。其中,吃的商品
161.98 亿元,增长 12.9%;穿的商品 74.42 亿元,增长 16.7%;
用的商品 187.56 亿元,增长 3.7%。
交运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215.14 亿元,比上年可
比增长 18.1%。规模以上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完成营业收入
4107.63 亿元,同比增长 96.9%。航运服务总部基地功能不断夯
实,集聚各类航运服务企业近 4700家和功能性机构41家,全球前
50 位的船公司有 12 家在虹口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航运服
务业区级税收同比增长 174.6%。
金融业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 214.30 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 4.3%。
3
财富管理高地品牌全面打响,集聚各类金融企业和机构 1949 家,
资产管理规模超过 7 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达到 17 家,超过
全国总数的九分之一,金融服务业区级税收同比增长 49.4%。
旅游业 
至年末,全区二星级以上宾馆 6 家。其中,五星级宾馆 3 家,
四星级宾馆 2 家。星级宾馆及其他重点住宿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
入 13.5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9%。全年实际住宿 82.38 万人次,
下降 5.7%。其中,境外旅客 3.59 万人次,增长 7.1%。
至年末,全区共有旅行社 96 家。其中,A 级旅行社 19 家。
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 7.46 亿元,比上年下降 18.2%。全年接待
旅游者 59.75 万人次,增长 38.5%。
 
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 50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1%。其中,出
口总额 104.6 亿元,增长 11.6%;进口总额 395.5 亿元,增长
10.9%。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 116 个,与上年持平。外商直接
投资合同金额 13.99 亿美元,增长 3.6%。其中,新设项目 7.03
亿美元,增长 42.6%;增资项目 6.35 亿美元,下降 12.7%。外商
实际到位资金额 13.05 亿美元,增长 0.2%。
4
二、北外滩开发建设 
区域形象 
坚持不懈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北外滩发展,聚市区之力、
举全区之力、集全球智慧,全力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一
江一河一港”全面贯通提质,北外滩地区高标准全要素市政市容
提升、北苏州路滨河空间贯通提升、虹口港东岸贯通和两侧“世
纪长廊”景观提升等项目如期建成,国客中心码头 880 米岸线面
向市民开放。北外滩来福士、白玉兰广场等商业载体成为网红商
业新地标。实现余杭路、东余杭路二期、昆明路以南等 3 个项目、
19 个街坊成功征收,北外滩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
成。实现收尾交地 3 个项目、7 个街坊。91 街坊、17 和 69 街坊
等地块顺利出让。
服务功能 
世界会客厅于建党百年之际正式启用,相继举办“中国共产
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
特别对话会、第 33 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2021 年世
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等高规格外交外事和人文交流活动。2021
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
北外滩正式成为世界观察上海的窗口、上海链接世界的枢纽,显
示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5
6
产业提升 
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对接洽谈和项目合作, 推动青山实
业、高瓴资本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关板块落地北外滩,成功引进
363 个注册资金 3000 万以上项目。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新增高能
级总部 12 家。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系统启动上线交易, 上海创新设计研究院成功落户,北外滩
开发建设的起势效应、辐射效应、磁吸效应加快显现。
三、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59.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9.2%。其中,市属项目完成投资额 3.69 亿元,增长 45.8%。区
属投资按项目分类看,城市建设项目投资额 36.90 亿元,增长
11.2%;商品房开发投资额 218.52 亿元,增长 8.4%。其中,住
宅投资额 72.90 亿元,增长 43.8%;办公楼投资额 36.67 亿元,
下降 19.8%;商业用房投资额 26.60 亿元,下降 15.8%。
 
重大工程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充分发挥投资对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的关键作用,聚焦提升城区建设品质,围绕全年开竣工200
万平方米的目标,全力以赴推进 73 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全年实
7
现开工 66.20 万平方米、竣工 134.28 万平方米。持续加强市政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黄浦路道路改建、虹口港(东长治路-东
大名路)九龙路侧防汛墙改造等工程。
环境优化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启动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 月均浓度为 27 微克/立方米,同
比下降 12.9%;空气质量 AQI 优良率为 90.9%,同比上升 0.7 个百
分点; 全区 4 个市考断面中 3 个断面年均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
准,1 个断面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着力丰富绿色生态空间,和平公园改建项目有序推进。新增
各类绿地 4.77 万平方米、立体绿化 2.5 万平方米,天宝路、新港
路成功创建市级林荫道。年末,实有公共绿地 159.78 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 0.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24 平方米。行道树 23034
棵,比上年减少 73 棵。
四、社会事业 
科技 
创新驱动成效不断凸显。持续优化 5G 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
成基站 1134 个,密度保持全市领先,全区集聚 5G+企业 370 余家。
推动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北外滩国际区块链创新生态港、声学超
构材料应用技术创新平台等项目加快推进。推动科创载体建设,
开展园区“摘牌收储、品牌建设、协助招商”等“三个一批”工
作,新增市级孵化器 4 家、市级众创空间 6 家。营造良好的科技
创新氛围,成功举办 2021 年“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虹
口赛区等活动。
全年专利授权量 2340 件,增长 22.0%。其中,发明专利 402
件,增长 59.5%。至年末,市区两级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共
105 家,高新技术企业 432 家,其中年内通过科技部高新技术企
业认定 117 家。至年末,全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30 项,其
中年内认定 3 项;上海市创新基金项目立项 31 项。全年共认定登
记各类技术交易合同 599 项,合同金额 16.58 亿元。
 
教育 
深入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促进“五育融合”,实施“彩虹计
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增加托育资源供给,实现普惠性托育点
街道全覆盖, 中福会幼儿园(虹口分园)等重点项目有力有序推
进,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中考、高考改革,有效促进
育人方式转变。年末实有普通中学 35 所,在校学生 22378 人,
比上年增长 2.4%;小学 32 所,在校学生 24153 人,增长 2.0%;
幼儿园 51 所,在园幼儿 12046 人,减少 6.3% 。教育事业占地
面积 101.1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97.12 万平方米。
 
文化 
8
加快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
消费试点城市, 创成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中共四大纪念馆成
功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完成李白烈士故居修缮改造和展陈
提升,建成上海首个国旗教育展示厅,木刻讲习所等社区会客厅
实现竣工,“潮涌百年”虹口区建党百年主题展、纪念鲁迅诞辰
140 周年系列活动、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等成功举办。全年举办展
览 22 场,各类文化活动 7505 场,吸引 349.16 万人次参与。年
末,区级图书馆(包括两家分馆)阅览室座席达到 1635 个,总
藏书量 129.52 万册(件),其中图书 125.96 万册,全年读者流
通 68.59 万人次,外借图书 58.89 万册次,开展读书活动 208 场,
举办专家讲座 100 场。年末,共有文化馆 1 个,美术馆 3 个,纪
念馆(室)17 处,民间收藏馆(室)24 座。
卫生 
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松懈。切实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各项措施,全力加强中高风险人群排查管控,持续加强集中隔离
观察管理,累计集中隔离 21278 人。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累计完成 18 周岁及以上人群全程接种 633388 人,全程接种率达
到 93.9%;完成未成年人全程接种 44330 人;完成加强针接种
163746 人。
完成“一南一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均挂牌成为上海市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
9
第四人民医院通过评审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持续推进公共卫
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第四人民医院感染楼标准化改造项目竣工
并投入使用。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78 家,其中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 8 家。卫生技术人员 11749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4290 人,注册护士 5434 人。年末,实有医疗机构病床 8897 张。
年内新建家庭病床 5076 张次。
 
体育 
虹口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荣获 2 枚银牌,在第十四届全运会
上荣获 7 枚金牌。首届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河滨之源开赛,
组织区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40 余次。新建改建 4 条市民
健身步道、20 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 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年
末,实有市民健身步道 35 条,市民健身房 2 个。全年新增二级
运动员 40 名。
五、人民生活 
人口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 663419 人,比上年减少 30903 人。出生
人数 2333 人,出生率 3.5‰;死亡人数 7242 人,死亡率 10.9‰;
人口自然增长率-7.4‰。
户籍人口中,18 岁以下人口 66941 人,占人口总数的 10.1%;
60 岁及以上人口 286628 人,占人口总数的 43.2%。
10
就业 
持续深化创业促就业, 帮助引领 763 人成功创业,帮助 590
名长期失业青年就业。落实稳岗稳就业各项政策补贴 0.53 亿元,
涉及 762 户。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42708 人次。全年失业保险金发
放 83890 人次,共计 14750 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5970
人,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之内。
社区服务 
社区创新服务持续深化。推动居委会“沉浸式办公”,加快
推进“社区云”和社区事务办理空间站建设,社区治理与服务水
平不断提升。制定发布《虹口区市民驿站评价规范》,推进市民
驿站“百事通”建设,市民驿站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全区 30 个
市民驿站实现全年无休,助医点达 45 个,助餐点达 100 个。全年
服务居民群众 589.55 万人次。
社会救助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 2.85 亿元、
惠及 54 万人次。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补助 7.65 万人次,享受
粮油帮困补助卡/券 5.21 万人次,享受实物帮困补助 88 人次,
享受医疗救助 1.84 万人次。全年向低保等对象发放一次性补贴
758 万元,惠及 1.65 万人次。大重病医疗救助 2335 人次,救助
11
金额达到 1135 万元。
养老服务 
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全面完成新增养老床位 157 张等实
事项目, 全面推广“养老管家”“时间银行”等个性化为老服务,
在全市率先完成街道“社区养老顾问点”全覆盖。长期护理保险
惠及 4.20 万老年人。至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 44 家,床位
7268 张。其中,由政府投资开办的 18 家,床位 2739 张;由社
会投资开办的 26 家,床位 4529 张。目前运营床位数 7268 张,
入住老人 4328 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16 家。全区有社区老
年人日间服务中心 32 家,老年人助餐服务点 100 个,长者照护
之家 9 个。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老人 58655 人次,高龄老人享
受牛奶补贴 9738 人,享受综合津贴老人 84.87 万人次,为独居
老人提供互助关爱服务 88.13 万人次。
居住 
旧区改造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共完成旧改签约 15057 户、
43.82 万平方米。
完成高标准“美丽家园”建设 227 万平方米。试点“整小区”
“整居委”加装电梯模式,新增加装电梯通过征询 287 台、竣工
124 台。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最大保障房基地彩虹湾社区建设。全
年全区住宅施工面积 48.53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38.0%;住宅
竣工面积 2.30 万平方米,下降 93.3%。年末廉租家庭租金配租
12
2883 户,其中年内新增廉租家庭租金配租 166 户,全年发放租
金补贴 5898 万元。年末廉租家庭实物配租 460 户。
 
六、城区管理 
城区综合管理 
全区违法犯罪类案件接报数 10189 起,比上年下降 7.1%。
全区受理 12345 投诉 46086 起,比上年上升 5.3%;满意率为
61.9%,比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实际解决率 82.7%,提高 1.0
个百分点。全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立案各类城市管理问题 65285
件,结案 48714 件,结案率 74.6%。
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 
全年食品安全相关事项一般程序行政处罚立案 388 起,年抽
检样品数达到 6756 件,总体合格率达到 98.4%。食物中毒事故
发生率为 0。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道路交通、火灾等安全事故 684 起,
造成死亡 11 人,比上年减少 4 人。其中,生产安全事故 5 起,
与上年持平,造成死亡 3 人,与上年持平;道路交通事故 305 起,
造成 8 人死亡,比上年减少 3 人;火灾事故 374 起,造成 0 人死
亡,比上年减少 1 人。
13
市容管理 
持续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治理,依法拆除存量违法建筑 1176
处、9.93 万平方米,在全市城管执法工作社会满意度测评中排
名中心城区第 1 位, 《新时代城市管理精细化执法--上海虹口模
式》一书作为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建部干部学院)培训教材全国
使用推广。持续推进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共完成 9.73 公
里架空线入地。至年末,取缔违法经营 19 处,疏导办照 13 户,
累计整治小区群租 321 处。
巩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56.9%。
全区日均干垃圾产生量 361.85 吨、湿垃圾产生 297.39 吨。
说 明
1.统计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比上年±%数据的合计数与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3.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
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
外的其他行业。
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采用常住人口口径。
5. 中、小学在校学生为学籍人数。
6.户籍人口不含市监狱人数。
7.道路交通事故仅指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不含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因 2021 年统计
口径调整,故不与同期比较。

标签:统计公报  国民经济  上海市  虹口区  
相关评论
本栏推荐
打黑除恶 | 中国博学网 | 信息百科 | 万网县域 | 中国养殖技术网 | 美丽乡村行 | 中国县域 | 乡村行

20年数据网{永久免费}